
母親影響子女的一生甚深,例如價值觀、責任心、表達方法,甚至擇偶條件,在子女的生命裏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。
而我,從小就在母親的積極上進、熱血喜善薰陶下成長。
母親年輕時因耳骨退化導致聽覺日漸轉弱,手語卻並不是我們溝通的唯一方法,因為她配戴了助聽器及懂讀唇,令手語成為我倆的「暗號」。前年,母親不幸患上胃癌,身體變得十分虛弱,手語遂成為她表達需要的唯一工具。有一次,我坐在母親睡床邊,她以手語表示很痛苦。剛好太太走進房間,看懂媽媽正表達「想吐」的手語,馬上遞上嘔吐盆。當時,我很後悔小時候沒有認真學手語。
母親離世後,我在收拾她的遺物時發現一堆文件,都是她多年來做義工時藏起的筆記,令我想起她的鼓勵:如果我能善用上天賜給我的藝術天分,重新設計手語教材,令教材更具吸引力和簡單易懂,將會是一件既有意義又能回饋社會的事。
架着黑色粗框眼鏡的擦膠哥 (Rubber Boy)就此誕生。十多年前在多倫多動畫學院畢業的我,利用動畫製作的專業知識,將動畫與手語融合,製作有趣的短篇3D動畫,每星期上載到社交平台分享。故事以「擦膠哥」為主角,我的製作團隊期望以一種輕鬆的手法,讓社會大眾了解手語,並認識全新的手語文化。
從一團火創造出來的社會價值
幾個月後,項目獲得香港政府的社創基金和星展基金會的起動資金支持,擦膠哥學院(Rubber Boy Academy)正式發展為可自負盈虧、以商業方式營運達致持續發展的獨立社會企業。在過去的一年多,擦膠哥曾與不同的企業及機構合作,包括MCL戲院、醫院管理局等,為它們度身訂造手語動畫,更於今年年初開始在免費電視ViuTV頻道播放。9月擦膠哥參與了「十一良心消費運動 (TECM) 」的啟動禮,帶領義工一同以手語跳舞。擦膠哥的觀眾層面逐漸擴大,我希望他可以賦予手語多一份親切感,能像中文及英文般,成為一種所有人都可以自小開始學習的語言。
現今香港追求營商創新、科技創新、教育創新,社企亦需要以創新手法處理社會問題。擦膠哥學院雖然只是一項以情感出發的計劃,但在創業路上獲得不少支持和鼓勵,讓我明白只要堅守理念,熱誠可以承傳,希望薪火可以這種創新手法為社會未來帶來改變。
李政麟 擦膠哥學院Rubber Boy Academy創辦人
http://www.sie.gov.hk/go/alan-lee